2019-08-212233
自習近平主席2013年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已幫助鄰邦國家在基礎設施建設、交通建設、產能建設等多方面均取得良好成效,大大提了其經濟發展水平及生產能力,與此同時,我國對其化工行業的技術支持和治理模式的傳導也穩步踐行,在黨和的支持下,2017年由中工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與上海寰球工程有限公司聯合承建、科海思(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環保治理技術支持的烏茲別克斯坦“聚氯乙烯(PVC)”大型化工項目正式開展。
烏茲別克斯坦“聚氯乙烯(PVC)”項目是中烏重要合作成果之一,是“一帶一路”倡議下推動產能合作的重要工程,也是中企在烏實施的大單體工程承包項目。作為中烏產能合作的工程,該項目向烏茲別克斯坦引入了先進的工藝技術和生產治理理念。
助力,破局聚氯乙烯(PVC)行業發展困境
目前烏茲別克斯坦主要化工產品均依賴進口,同時整個中亞地區對化工產品需求巨大。投產后預計年產聚氯乙烯10萬噸、燒堿7.5萬噸,甲醇30萬噸。項目建成投產后,有關產品不能滿足烏國內需求,還將為烏創造十分可觀的外匯收入,然而化工行業廢水處理技術的壁壘限制其發展的步伐。
作為探索綠色新生態的環境友好型服務商,科海思積響應中烏“聚氯乙烯(PVC)”項目性工程,通過前期翔實的考察、調研、商談,針對PVC廠廢水排放含汞量標、硫化汞沉淀傳統處理工藝效果差、運行難、成本等問題,積、穩健、有序地為烏茲別克斯坦“聚氯乙烯(PVC)”項目提供解決方案。
科海思打破技術壁壘,開創環保行業新業態
在生產聚氯乙烯(PVC)的過程中,汞觸煤作為氯化氫與乙炔加成反應的催化劑,在反應過程中易升華損失并且進入后續廢水中產生含汞廢水。汞具有強毒性,必須嚴格處理才能達標排放。然而傳統的硫化沉淀以及活性炭過濾系統處理效果不佳,出水汞含量在50ppb左右,加上汞易揮發殘留,導致處理的穩定性較差,并且水中近20%的含鹽量導致硫化汞沉淀不易沉降,從而使傳統除汞工藝效果大打折扣。
科海思致力于環保技術和理念的革新,突破現有除汞技術的壁壘!使用科海思Tulsimer CH-95重金屬除汞樹脂,可在傳統處理方法的基礎上,將含汞量降到0.1ppb以下。不大大提了除汞精度,同時Tulsimer CH-95重金屬除汞樹脂不受廢水中鹽含量的影響,確保Tulsimer CH-95除汞樹脂的功效,同時由于樹脂進水濃度較低,在樹脂使用壽命(3-5年)內不會飽和,無需反洗再生,穩定效,降低綜合運行成本。為烏茲別克斯坦聚氯乙烯(PVC)化工行業帶來了明顯的環保效益和經濟效益,開創了環保行業新業態。
倡議受益,走深走實共建共享
科海思積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以“一帶一路”為合作交流平臺,繼續走深走實、行穩致遠、多樣化方式,更深程度的參與其中。加強互聯互通,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共同受益,為經濟的增長和繁榮貢獻智慧和力量,打造好同西部鄰邦及東南亞鄰國的友好合作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