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07393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同時也是環保行業蓬勃發展的一年。
2021年上半年,國家發改委等十大部門聯合發布《關于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在城鎮、工業和農業農村等領域系統開展污水資源化利用,推動我國污水資源化利用實現高質量發展。
2021年下半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中強調,以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為總抓手,以更?標準打好藍天、碧?、凈?保衛戰。
在“雙碳”大背景下,對水處理行業來說,2021年既是“資源化利用年”,又是“低碳發展年”。
下面跟科海思一起回顧下,2021年為進一步推動水處理行業健康有序地發展,國家出臺的相關政策和標準吧。
《關于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的指導意見》
關鍵詞:污水資源化利用
出臺時間:2021年1月4日
出臺部門: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住房城鄉建設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市場監管總局
主要內容:
《關于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的指導意見》(發改環資〔2021〕13號)指導思想: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在城鎮、工業和農業農村等領域系統開展污水資源化利用,以缺水地區和水環境敏感區域為重點,以城鎮生活污水資源化利用為突破口,以工業利用和生態補水為主要途徑,做好頂層設計,加強統籌協調,完善政策措施,強化監督管理,開展試點示范,推動我國污水資源化利用實現高質量發展。
積極推動工業廢水資源化利用。開展企業用水審計、水效對標和節水改造,推進企業內部工業用水循環利用,提高重復利用率。推進園區內企業間用水系統集成優化,實現串聯用水、分質用水、一水多用和梯級利用。完善工業企業、園區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提高運營管理水平,確保工業廢水達標排放。開展工業廢水再生利用水質監測評價和用水管理,推動地方和重點用水企業搭建工業廢水循環利用智慧管理平臺。
實施工業廢水循環利用工程。缺水地區將市政再生水作為園區工業生產用水的重要來源,嚴控新水取用量。推動工業園區與市政再生水生產運營單位合作,規劃配備管網設施。選擇嚴重缺水地區創建產城融合廢水高效循環利用創新試點。有條件的工業園區統籌廢水綜合治理與資源化利用,建立企業間點對點用水系統,實現工業廢水循環利用和分級回用。重點圍繞火電、石化、鋼鐵、有色、造紙、印染等高耗水行業,組織開展企業內部廢水利用,創建一批工業廢水循環利用示范企業、園區,通過典型示范帶動企業用水效率提升。
《關于加快補齊醫療污水處理設施短板 提高污染治理能力的通知(征求意見稿)》
關鍵詞:醫療污水處理
出臺時間:2021年1月4日
出臺部門:生態環境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衛生健康委員會辦公廳
主要內容:
近年來,我國醫療污水處理設施不斷完善,對防治水污染、防控疾病傳播作出了重要貢獻。但與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求相比,還存在部分處理設施不健全、運維管理不完善、執法監管不到位等問題。為加快補齊設施建設短板,提高污染治理能力生態環境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衛生健康委員會辦公廳聯合發布《關于加快補齊醫療污水處理設施短板 提高污染治理能力的通知(征求意見稿)》(環辦便函〔2021〕23號)。
完善醫療污水處理設施。按照“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傳染病和結核病醫療機構、縣級及以上或20張床位及以上的綜合醫療機構和其他醫療機構,可參照《醫院污水處理工程技術規范》(HJ2029,以下簡稱《規范》)要求,科學確定污水處理設施規模、工藝,確保出水水質達到《醫療機構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466)等要求。
《生活垃圾滲瀝液處理廠運行維護技術標準(征求意見稿)》
關鍵詞:生活垃圾滲瀝液處理
出臺時間:2021年2月3日
出臺部門: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適用范圍:適用于新建、改擴建的各類生活垃圾處理設施產生的滲瀝液處理廠站,包括生活垃圾填埋場滲瀝液廠站、生活垃圾焚燒廠滲瀝液處理廠站、生活垃圾轉運站及其他生活垃圾滲瀝液處理站等。
《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運行效果評價技術要求》
關鍵詞:農村生活污水處理
出臺時間:2021年5月21日
施行時間:2021年12月1日
出臺部門: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適用范圍:《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運行效果評價技術要求》(GB/T 40201-2021)規定了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運行效果評價的總則、評價指標與計算方法、評價方法,以及評價報告。本標準適用于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規模≤500m3/d)運行效果評價。
《工業純水系統通用規范(征求意見稿)》
關鍵詞:工業純水系統
出臺時間:2021年6月4日
出臺部門: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適用范圍:本規范是工業純水系統規劃建設和運行管理等過程技術和管理的基本要求。當工業純水系統采用的技術措施與本規范規定不一致或本規范無相關要求且無相應標準時,必須采取合規性判定。
《“十四五”城鎮污水處理及資源化利用發展規劃》
關鍵詞:污水資源化利用
出臺時間:2021年6月6日
出臺部門: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
主要內容:《“十四五”城鎮污水處理及資源化利用發展規劃》(發改環資〔2021〕827號)旨在有效緩解我國城鎮污水收集處理設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系統推動補短板強弱項,全面提升污水收集處理效能,加快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提高設施運行維護水平。
《規劃》明確,到2025年,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區生活污水直排口和收集處理設施空白區,全國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力爭達到70%以上;城市和縣城污水處理能力基本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縣城污水處理率達到95%以上;水環境敏感地區污水處理基本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全國地級及以上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達到25%以上,京津冀地區達到35%以上,黃河流域中下游地級及以上缺水城市力爭達到30%;城市污泥無害化處置率達到90%以上。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業用水水質(征求意見稿)》
關鍵詞:再生水利用、工業用水水質
出臺時間:2021年7月30日
出臺部門: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適用范圍:本標準規定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業用水的術語和定義、水質指標、采樣與監測、安全利用。本標準適用于作為工業生產過程中冷卻用水、洗滌、除塵、沖渣(灰)、鍋爐補給、工藝和產品用水水源的再生水。
主要內容:本標準代替GB/T 19923-2005《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業用水水質》,與GB/T 19923-2005相比,除編輯性修改外,細化了標準適用范圍,強調了作為工業用水水源的基本屬性。
《關于加快補齊醫療機構污水處理設施短板 提高污染治理能力的通知》
關鍵詞:醫療污水處理
出臺時間:2021年8月25日
出臺部門:生態環境部辦公廳、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辦公廳、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中央軍委后勤保障部辦公廳
主要內容:《關于加快補齊醫療機構污水處理設施短板 提高污染治理能力的通知》(環辦水體〔2021〕19號)要求,按照“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傳染病醫療機構、20張床位及以上的醫療機構,應按照《醫療機構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8466)相關規定,并參照《醫院污水處理工程技術規范》(HJ 2029,以下簡稱《規范》)要求,科學確定污水處理設施的規模、工藝,確保出水達標排放。20張床位以下的醫療機構污水經消毒處理后方可排放。
進水污染物濃度明顯低于《規范》參考值并影響污水處理設施正常運行的,醫療機構要及時開展管網排查,對存在的錯搭亂接、漏損等問題進行整改。
《伴生放射性廢水處理與排放技術規范(征求意見稿)》
關鍵詞:伴生放射性廢水處理;污泥處理
出臺時間:2021年9月8日
出臺部門:生態環境部
主要內容:
《伴生放射性廢水處理與排放技術規范(征求意見稿)》旨在保護輻射環境,防治放射性污染,規范伴生放射性礦輻射環境保護工作。伴生放射性廢水須在產生車間或獨立的廢水處理設施進行處理。廢水處理設施宜就近布置,降低伴生放射性廢水輸送過程潛在的輻射環境風險。
《重點排污和環境風險管控單位名錄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
關鍵詞:水環境;排污
出臺時間:2021年10月13日
出臺部門:生態環境部
主要內容:
為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等法律法規要求,加強重點污染源污染物排放和環境風險管控的監督管理,生態環境部組織對《重點排污單位名錄管理規定(試行)》進行修訂,生態環境部發布《重點排污和環境風險管控單位名錄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
篩選條件中第五條【水環境重點排污單位】具備下列條件之一的企業事業單位,列為水環境重點排污單位。(一)排放本規定第三條所指水污染物中任一種且排放量近3 年內任一年度進入本行政區域生態環境統計工業污染源年排放總量占比累計達到65%的工業企業,或者滿足化學需氧量年排放量大于50 噸、氨氮年排放量大于3 噸、總氮年排放量大于10 噸、總磷年排放量大于0.5 噸其中之一的企業事業單位。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可根據本行政區域的水環境承載力以及水環境質量改善要求,設定嚴于前款規定的排放量篩選比例或篩選限值。(二)已核發排污許可證,實施排污許可重點管理,且設有廢水主要排放口的企業事業單位。(三)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認為其他有必要的情形。
《“十四五”全國清潔生產推行方案》
關鍵詞:清潔生產;減污降碳
出臺時間:2021年10月29日
出臺部門: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財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
主要內容:《方案》指出到2025年,清潔生產推行制度體系基本建立,工業領域清潔生產全面推行,農業、服務業、建筑業、交通運輸業等領域清潔生產進一步深化,清潔生產整體水平大幅提升,能源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重點行業主要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明顯降低,清潔生產產業不斷壯大。
到2025年,工業能效、水效較2020年大幅提升,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6000萬畝。化學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VOCs)排放總量比2020年分別下降8%、8%、10%、10%以上。全國廢舊農膜回收率達85%,秸稈綜合利用率穩定在86%以上,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80%以上。城鎮新建建筑全面達到綠色建筑標準。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
關鍵詞:污染防治
出臺時間:2021年11月2日
出臺部門:中共中央國務院
主要內容:
《意見》明確要求,以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為總抓?,以改善?態環境質量為核?,以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為?作?針,統籌污染治理、?態保護、應對?候變化,保持?度、延伸深度、拓寬?度,以更?標準打好藍天、碧?、凈?保衛戰,以??平保護推動?質量發展、創造?品質?活,努?建設?與?然和諧共?的美麗中國。
《意見》在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方面作出明確部署,持續打好城市?臭?體治理攻堅戰。推進城鎮污?管?全覆蓋,對進?情況出現明顯異常的污?處理?,開展?區管?系統化整治。因地制宜開展?體內源污染治理和?態修復,增強河湖?凈功能。充分發揮河?制、湖?制作?,鞏固城市?臭?體治理成效,建?防?返?返臭的?效機制。2022年6?底前,縣級城市政府完成建成區內?臭?體排查并制定整治?案,統?公布?臭?體清單及達標期限。到2025年,縣級城市建成區基本消除?臭?體,京津冀、?三?、珠三?等區域?爭提前 1 年完成。
《河南省電鍍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審查審批原則要求(修訂)(征求意見稿)》
關鍵詞:河南;電鍍行業
出臺時間:2021年11月19日
出臺部門:河南省生態環境廳環評處
主要內容:《審查審批原則要求》對于水污染防治提出,按照“雨污分流、清污分流、污污分治、深度處理、分質回用”的原則,設計全廠排水系統及廢水處理處置方案。電鍍企業應推行電鍍廢水分類收集、分質處理,含氰廢水、含六價鉻廢水、含配位化合物廢水須單獨收集、單獨預處理后才可排入電鍍混合廢水處理系統進一步處理,非電鍍廢水不得混入電鍍廢水處理系統。
《審查審批原則要求》還要求,鍍鉻、鎳、鉛、鎘的電鍍工段廢水(包括含鉻鈍化、鎳封、退鍍工序)及清洗廢水(應全部回用,實施零排放;其他廢水經廠內污水處理設施處理后盡可能回用,優先回用于清洗等水質要求不高的工段。
與此同時,外排廢水原則上應納入區域廢水集中處理廠處理,現有企業改擴建且外排廢水確不具備排入區域集中污水處理廠條件的,排放應滿足相關流域標準及《電鍍污染物排放標準》GB 21900排放限值要求,并滿足我省及當地重金屬污染控制要求,重金屬排放指標進行區域減量替代。全廠原則上只能設一個污水排放口。
《地下水管理條例》
關鍵詞:循環用水;廢水處理回用
出臺時間:2021年10月21日
施行日期:2021年12月1日
出臺部門:中共中央國務院
主要內容:《地下水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748號),作為我國第一部地下水管理的專門行政法規,明確指出,地下水管理堅持統籌規劃、節水優先、高效利用、系統治理的原則,從地下水調查與規劃、節約與保護、超采治理、污染防治、監督管理等方面做出規定。
《地下水管理條例》強調,國家實行地下水取水總量控制制度。取用地下水的單位和個人應當遵守取水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要求,使用先進節約用水技術、工藝和設備,采取循環用水、綜合利用及廢水處理回用等措施,實施技術改造,降低用水消耗。
《關于做好“十四五”園區循環化改造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
關鍵詞:循環用水;廢水處理回用
出臺時間:2021年12月15日
出臺部門: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
主要內容:《關于做好“十四五”園區循環化改造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發改辦環資〔2021〕1004號)要求加強水資源高效利用、循環利用,到2025年底,具備條件的省級以上園區(包括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出口加工區等各類產業園區)全部實施循環化改造,顯著提升園區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水平。通過循環化改造,實現園區的能源、水、土地等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二氧化碳、固體廢物、廢水、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量大幅降低。
其中在資源高效利用、綜合利用方面,通知指出要加強水資源高效利用、循環利用,推進中水回用和廢水資源化利用。在加強污染集中治理方面,要加強廢水、廢氣、廢渣等污染物集中治理設施建設及升級改造,實行污染治理的專業化、集中化和產業化。
《工業廢水循環利用實施方案》
關鍵詞:廢水循環利用;
出臺時間:2021年12月24日
出臺部門: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生態環境部、住房城鄉建設部、水利部
主要內容:《關于推進污水 資源化利用的指導意見》(發改環資〔2021〕13 號),提出到2025年力爭規模以上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到94%左右,鋼鐵、石化化工、有色等行業規模以上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進一步提升,紡織、造紙、食品等行業規模以上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較2020年提升5個百分點以上,工業用市政再生水量大幅提高,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較2020年下降16%,基本形成主要用水行業廢水高效循環利用新格局。
關于科海思
科海思作為行業前沿技術推行者,2011年與美國Thermax集團(Tulsimer)、德國Watch集團合作成為其中國區總代理,將“特種離子交換樹脂”首次引進國內,基于國情進行工藝創新,添補行業空缺,完成技術升級。
在推廣實踐中,倡導 “環保治理價值化”新理念,運用國際先進技術在治理的同時進行廢物資源再生,將企業環保建設從單純投入轉為開源投資。